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益言堂
刘选国:专业细分推动中国公益前行
2020-04-21 09:18:44来源:公益时报

月初到南京参加由爱德基金会组织的亚洲减灾救灾国际研讨会,会上除分享了来自国际救灾联盟及亚洲十多个国家NGO组织、国内几个大基金会分享的救灾减灾经验外,还与多位为慈善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的代表进行了交流,会议的专业性和公益服务呈现的市场细分态势,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公益行业的进步。

从应急机制、救灾专业团队、救灾网络体系以及筹资和项目执行的规程等方面,国内几大基金会都能明显让人感觉到他们的专业化进步。虽与已纳入政府灾害救援体系的红十字会比起来,他们参与救灾历史要晚,专业化和网络体系也要弱一些,但历经汶川、玉树、芦山等大地震的历练,他们救灾及资源动员能力大大增强,已锻炼培养了一批专业队伍,形成了应对灾害救援的机制,而且意识到了民间组织协同联合的重要性,开始自主发起救灾联盟组织,注重学习汲取国际先进的救灾理念,使其救灾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

近年来,随着国内公益组织数量的增加,机构使命的专业定位和细分服务市场成为发展趋势。许多公益组织的服务内容开始聚焦于为救灾组织或志愿者提供服务。而为公益组织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业务领域不断细分,新型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如为公益组织公开透明提供服务的平台,除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外,还有基金会中心网这种完全由基金会自发组织的第三方机构,有为公益机构招聘人才的渠道报刊《中国发展简报》,为公益组织培养人才的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南方公益研究院等。

市场细分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斯(Wendell R. Smith)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指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将某一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从而依据其需求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市场细分及因此形成的众多服务细分的竞争型企业主体,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产品服务升级和行业成熟的标志。一个行业的成熟,除了参与行业竞争的主体增多,服务渐趋专业细分外,还有行业联合组织出现,有为这些竞争性机构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组织出现。

新中国的慈善事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一个时期的艰难摸索,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慈善机构也由政府的附庸、粗放管理,到渐趋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经营。据透露,中国基金会到今年10月底数量已突破4000家,呈两位数增长态势,而为基金会提供咨询、信息、评估、品牌、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纷纷出现,虽然他们还很弱小,但发展态势良好。公益机构目标的有限化,人才的专业化,公益行业第三方服务的多样化,这些都是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气候因子,预兆着中国公益事业离春天已经不远了!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 刘选国/文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