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唱好乡村振兴歌 奏响绿色致富曲
2022-01-06 09:32:02来源:媒体滚动

每年十月,是林下灵芝收获的季节。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大阳沟的1000亩林地上,采摘工人在针阔混交林下穿梭,切片、晾晒、包装、入库,伴着一道道标准化工序,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奏响了一支绿色致富曲。

2020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延边大阳参业有限公司创建国家林下灵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下,大阳参业公司凭借“敢吃螃蟹”的勇气,在林下灵芝的育种、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融入标准化理念,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净、路洁、景美”的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逐渐在延边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萌 动

吉林延边林地资源丰厚,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称,在其所辖的和龙市,林地面积比例更是高达91.23%。如何在全面禁伐林木的条件下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地方政府直面的问题。

灵芝是“东北三宝”之一,因其独特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自古以来就有“仙草”的美誉。大阳参业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最早把目光投向林下灵芝种植的地方企业之一。获批创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使得大阳参业公司的林下灵芝项目发展如虎添翼。

为了推进标准化工作,延边州相继出台《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纲要(2020-2022)》《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设立了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多部门参与、共谋发展。

2021年6月,省委常委、州委书记田锦尘到大阳参业公司调研时指出:作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要依托长白山(11.400,-0.04,-0.35%)特有自然资源,进一步找准定位、做大亮点,带动农特产品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在省、州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大阳参业公司成立了技术小组、监督小组、运行小组、评估小组等机构,组织员工参与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聘请专业老师现场指导等方式,重点培养标准化管理人员,形成了一支具有标准化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

培 育

梦想之路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在2012年开始尝试种植林下灵芝,起初的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菌棚的无菌化操作不规范,导致培育的灵芝菌杂菌率非常高,每100段中就会有20至30段因为杂菌的滋生而无法使用。”大阳参业公司董事长汪庭瑞说。

经历了挫折,汪庭瑞更加坚定了要当好标准化带头人的信心。他说:“必须让标准化的操作落在纸上,用标准来要求过程。”现在,通过推行标准化操作,大阳参业公司菌种培育的杂菌率控制在0.3%以下。

根据市场需求,示范区实行“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标准+农户”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联手,成立了灵芝培育科技研究所。目前,示范区已完成引用、编制标准合计153项,其中国家标准55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83项。

人工种植的灵芝与野生灵芝相比,医药保健效能低,农药及化肥残留不达标。为了获得“野化”灵芝,一些企业选择将灵芝菌种种植在针阔混交林下,远离农田,使其在绿水青山中汲取天地精华。这个过程被称为灵芝的“野化”。

“通过制定相关标准,‘野化’灵芝就有了高质量的保障,就有了系统规范。将来不论谁来经营,只要按照标准种植,产品质量就错不了。”汪庭瑞说。

推 广

标准是拿来用的,标准化示范的目的之一就是带动人们致富。

为了让林下灵芝种植标准化发挥更大作用,示范区依托现有高级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作风踏实的技术队伍,通过各个基层站点服务种植农户。此外,还与和龙市政府签订协议,计划共同打造15000公顷标准化林下中草药基地,现已种植600公顷,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仅2020年,当地就人均增收0.57万元。

“干活儿前公司就给我们做了培训,我们照着做就行。在家门口利用农闲时间就可以挣些钱,贴补家用,也不用跑到外地去了。”农户刘玉仁说。

通过林下灵芝种植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初步形成了集康养、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标准化景观带,特色采摘园、标准化生态种植、文化长廊、民俗民宿观光等项目初具规模,2021年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延边州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选准项目、建成体系、形成龙头、引领致富’的原则,持续宣传标准化理念,通过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延边州特色农业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延边州市场监管局局长王秋菊说。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