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组织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等发布《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
2021-11-15 10:25:05来源:中国新闻网

11月9日,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日共同发布《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群体的听力管控目前属于监控盲区,娱乐性噪声暴露成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主要原因。

报告通过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近年来所做的耳病及听力障碍调查数据,展示中国人口听力健康发展现状,探讨中国人口听力健康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报告称,青少年普遍长期使用耳机等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未得到广泛重视。中国报道的青少年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19.23%不等,且男性发病概率高于女性。噪声的暴露强度、时间及个体易感性差异是目前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报告,由于青少年较其他年龄阶段人群更热衷于参加各类娱乐活动,所以娱乐性噪声暴露(如频繁使用个人音频设备,如耳机、播放器、游戏机,以及接触各种强声刺激,如经常到KTV、摇滚乐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噪声长期累加暴露,直接造成了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尤其是早期的双耳高频听力损伤容易被忽视。而这种高频听力损失未及时避免而继续噪声暴露,久而久之则会造成全频率段听力过早进入不可逆的严重听力损失阶段,而噪声性听力损失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报告还指出,课业负担过重和精神持续紧张、体育锻炼减少造成的身体抵抗力降低,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造成单侧听神经永久性严重损伤的情况屡见不鲜。突发性耳聋有年轻化趋势。由于对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及外耳道胆脂瘤等疾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进而造成听力损失的情况,也未能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