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组织
作别“杂交水稻之父”
2021-05-25 09:24:46来源:新华网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的遗体,24日在长沙火化。

从凌晨起,人们就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门前排队等待送别。10点钟送别仪式开始时,队伍延伸约3公里。

 

在主送别厅里,袁隆平仰卧在鲜花翠柏中,身上覆盖着一面国旗。

厅里摆满花圈,其中一个上面写有“习近平敬挽”。另还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送的花圈。

送别仪式比较简朴,没有念悼词。袁隆平的亲属、同事、学生、当地党政官员和照顾过他的医护人员等默哀一分钟、鞠躬。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更多来送别的人在另一个厅里向他的遗像送上鲜花和稻穗,还有人献了大米饭。

队伍里有老人、孩子,有长沙本地人和各地赶来的群众。出租车自发免费接送人们前往殡仪馆。有的外地人通过网上下单,委托快递员送花过来。

30岁的王宇辰从深圳专程赶来。她说:“袁隆平是我从课本里认识的科学家,很亲切,很务实,令人尊敬。”

25岁的胡胜涛从广州坐了10个小时火车前来。姥爷曾告诉他挨饿的往事。“袁隆平让我们年轻人考虑吃得好不好,而不仅是饱不饱。”他说。

袁隆平的弟子吴俊穿着老师送他的浅色衬衣来送行。他说,袁隆平是一个爱国的人,也爱家人和学生,他平时生活俭朴。

袁隆平是22日病故的。他祖籍江西,出生于1930年。他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率先培育出高产稻种,让水稻亩产平均提高20%。

网络上有几十亿条留言,不少人称赞这位工程院院士为中国用不到9%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2004年,袁隆平获得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

吴俊说,多年来,袁隆平团队与几十个国家合作,致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和人们营养不良等问题。

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和试种,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巴西、马达加斯加等,不少应用了袁隆平的技术。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水稻研究所技术主管伊沃·梅洛2017年曾来华学习水稻育种,获得袁隆平本人颁发的资格证书。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留下的遗产必将世世代代被铭记。”(记者刘芳洲、姚远、娄琛、周勉、袁汝婷)

【编辑:卞立群】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