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快报
安徽宿州:移风易俗有“新招” 文明新风“吹”入脑
2021-08-03 08:58:33来源:宿州文明网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自觉抵制不良陋习,安徽省宿州市积极响应号召,创新工作方法,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新农村新风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萧县:非遗文化展新功 移风易俗树新风

近日,由萧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排的移风易俗大型现代梆子剧《儿女婚事》在萧县实验小学礼堂首演。

《儿女婚事》演出。图片来源:萧县文化和旅游局

《儿女婚事》紧扣移风易俗主题,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形式,大力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婚恋观,引导群众婚事新办,摒弃婚事陋习,让“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社会观念深入人心。

萧县梆剧团演员用精湛高超的演技把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把故事情节演绎得一波三折、牵动人心,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

《儿女婚事》演出。图片来源:萧县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萧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基层单位等开展采风创作,围绕移风易俗等主题组织编排了一系列融时代感、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进村入户演出,受到萧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泗县:“流动新风堂”引领文明乡风

近日,在宿州市泗县泗城镇关庙村小孙庄,村民孙寒松家门前开来一辆厢式货车。在“流动新风堂”负责人吴难的带领下,志愿者和村民一起将特制车厢用支架摊开,很快搭建起一个近百平方米的小礼堂。“流动新风堂”厨师支起了流动锅灶。红白理事会的志愿者也在帮助主人孙寒松张罗起喜筵。

“流动新风堂”开到村民家门口。图片来源:安徽日报

近年来,农村出现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随礼繁重的现象,不少村民不堪重负。为纠正这些不良风气,去年以来,关庙村大力推动村红白理会事开设“流动新风堂”。红白理事会还会对菜质、做工、办席的数量规模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超标违规大家都现场劝导制止。

车身及车厢内部张贴“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公勺公筷、移风易俗”等宣传标语。图片来源:安徽日报

今年,关庙村党员干部带头,倡导老百姓简办红白喜事,对于引领文明乡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节俭办事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促进大家逐步改变了传统观念。如今,重礼不失礼、礼轻情意浓、文明有新礼,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据介绍,泗县已有约30个“流动新风堂”。

砀山:村规民约绘上墙 “一笔一画”倡文明

砀山县官庄坝镇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张贴40张移风易俗宣传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大力弘扬新人新事新风尚,揭示婚姻陋习、铺张浪费、遗弃父母等反面典型。

《村规民约》文化墙。图片来源:砀山广播电视台

同时还以文化墙“一笔一画”倡文明,官庄坝镇徐楼村房屋外墙上绘制了样式新颖、特色鲜明的彩绘:播种、收获、童年、记忆、爱老慈幼、邻里和睦……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彩绘描绘着官庄坝镇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百姓的精神风貌,老百姓耳濡目染,素质自然而然提升了。

宿州市将不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树立文明乡风。让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在宿州的大地上徐徐展开。(宿州文明网综合)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