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快报
诗意芬芳洋溢在英雄之城——第六届武汉诗歌节侧记
2020-12-22 08:50:25来源:湖北日报

诗意火花在英雄之城闪耀,传递着温暖和力量。12月20日,第六届武汉诗歌节在卓尔书店开幕,舒婷、叶延滨、杨克、李少君、傅天琳等百余位诗人、评论家汇聚一堂。

这是著名诗人舒婷继5年前参加首届武汉诗歌节之后,再度来到江城。与她一起出席的诗人,有很多都是武汉诗歌节的老朋友,然而此次聚首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诗人们共同以诗歌的名义礼赞英雄之城,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诗人们用诗歌致意武汉

本届诗歌节由卓尔书店、《中国诗歌》编辑部主办,闻一多基金会、湖北长江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办,为期3天,相继举行“新发现”诗歌营、诗歌朗诵、诗人面对面、诗歌音乐会、第12届闻一多诗歌奖评选颁奖等活动。

参加诗歌节的诗人中,有著名诗人,有诗歌营青年学员,还有曾经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援鄂医疗队员。

武汉市副市长李强在开幕式上说,武汉不屈不挠的刚毅、胸怀天下的辽阔,更加为城市的人文气韵注入豪迈刚健的新内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迹和暖心故事,值得用诗歌去铭记和歌颂,温暖人们心灵,激荡前行力量。诗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歌咏美好生活,分享创作感悟,这本身就是对武汉最热情的致意。

“疫情期间,各地诗人一直用自己的情感表达、行为方式和自己的力量,帮助和鼓舞着这座城市抗击疫情。”作为武汉诗歌节总策划,湖北诗人、《中国诗歌》主编阎志感慨地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希望诗人们在这特别的年份、特殊的地方留下特别的诗篇,为这座英雄城市、为这个不平凡的年代留下诗歌的记忆。

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语带哽咽,深鞠一躬,以示对武汉的敬意和问候。“当时的疫情之下、围城之中,武汉诗人仍在写诗,这本身就透露非常重要的信心。”他认为,此次武汉诗歌节的举办具有象征意义,这是武汉在用诗歌的形式传达诚意,告诉全世界“武汉正在恢复,欢迎来武汉,欢迎来中国”。

“星光满天留给守夜人”

作为本届武汉诗歌节的重头戏,在首场“中国诗人面对面”活动中,阎志作为主持人,与杨克、李少君、周云蓬展开对话。

台上,4位诗人的对话妙趣横生;台下,众多诗人、评论家和诗歌爱好者认真聆听,掌声、笑声不断。不少青年诗人还现场向诗坛前辈提问求教。

盲诗人、民谣歌手周云蓬说,今年他的乐队巡演全国第一场便定在武汉,巡演主题是“否极泰来”,就是要向武汉致敬,把祝福送给武汉。“武汉的年轻人依然‘很年轻人’,热干面依然‘很热干面’,让我感觉这个城市非常有活力、很‘彪悍’。”他说,大家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依然愿意听音乐,愿意唱歌,愿意亲近诗歌,这就是一种重生的信心。他还表示,一定要在武汉生活一段时间,积累素材和灵感,为武汉创作一首歌谣。

著名诗人杨克说,这次到武汉来参加诗歌节非常有意义,大家共同见证了中国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天会黑,但总会亮起来,而星光满天是留给守夜人的。”他深情地说,应该向武汉人民致敬,这座英雄之城特别令人感动。

“我的初恋就是珞珈山,武汉是我精神的故乡。”曾在武汉大学求学的李少君说,在汉求学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让美和诗歌成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他同时认为,生活真正珍贵的地方都应该变为诗歌。

埋在心里的种子终会发芽

自2015年起,武汉诗歌节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诗人齐聚武汉,已成为传扬武汉诗性基因、影响广泛的城市文化盛事。今年的诗歌节作为疫后武汉的重要文化活动,折射出城市人文生活的蓬勃生机,也将为武汉疫后重振进一步凝聚文化力量。

本届诗歌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青年诗人成为2020“新发现”诗歌营学员。多位著名诗人分享的创作心得,让他们深有感悟:“诗歌有关照和记录时代的责任。”“如果要写作好,一定要读书,要体验生活。生活将给予我们无穷的东西,粉碎无聊的浅薄。”“虽然诗歌的定义从来都没有定论,但它应该是真实的、慰藉人心的,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有着生活和生命触感的创作。”

这场诗歌的盛会,吸引了众多诗歌爱好者。在武汉工作的“95后”女孩刘钰杨受母亲影响,从小喜爱舒婷的诗歌,得知舒婷前来参加武汉诗歌节,激动不已。正巧母亲来汉出差,母女俩一起赶到诗歌节现场。

“很多诗句的含义,我小时候可能不太懂。但长大了后,这些诗句就会像埋在心里的种子,发芽开花。我对生活有所思考时,这些诗句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产生共鸣。”刘钰杨认为,无论时代和社会怎么变化,文化如何多元化,诗歌永不过时,任何时候都会有写诗的人、读诗的人,好的诗歌会代代传诵,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郭元芳)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