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快报
北京东城推进垃圾桶站规范达标建设 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2020-10-16 10:02:01来源:北京东城文明网综合

设置公示牌、增设雨棚、整改桶站标识……近期,北京市东城区瞄准“核心区率先实现桶站规范达标率100%”的目标,全面推进居民区生活垃圾桶站设施的规范达标建设。

规范桶站 增设便民设施

国庆节前,家住东四西大街40号的居民发现,小区里的桶站设施“升级”了:原来露天的桶站安装了雨棚,下雨天也不怕“水漫金山”;每个垃圾桶盖上安装了拉环,用手一拉盖子便轻松开启,不会弄脏双手。“以前的垃圾桶是一个敞口的大铁箱子,所有垃圾都倒在一起,后来小区里建起了桶站,铁箱子换成了四色垃圾桶,居民们实现了分类投放,现在又完善了宣传栏和公示牌,增加了便民设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了。”刚扔完垃圾的罗大爷满意地说。

从9月开始,东城区全面推进居民区生活垃圾桶站设施的规范达标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区(含胡同口)出口公示牌要做到“六有”,即有公示牌标准名称,各品类生活垃圾投放点指示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电话等;分类桶站设施要做到“四有+三选配”,即有宣传栏、公示牌、防雨棚和LOGO,选配监控设备、语音提醒设备、洗手装置;投放点公示牌做到“五有”,即有公示牌名称、投放点编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及电话、投放生活垃圾品类及投放点服务时间等;垃圾桶要推广使用安装破袋器、脚踏或拉环开盖装置、除臭技术等创新经验,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我们抽调组成专门检查力量,按全区桶站点位图,逐点逐桶实地摸排,重点检查了桶站公示牌、投放点位图、桶站雨棚、分类容器品类、各品类容器数量、容器标识、容器完好情况、周边卫生环境等内容,登记每个桶站实际情况,并对照市级下发的指引标准,逐一点评桶站规范化水平,并部署整改任务。”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现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桶站2346组、各品类分类容器11230个,目前共增设整改桶站公示牌243个,整改容器标识更换破损容器84个,针对桶站雨棚、桶架不规范的问题,组织各街道快速整改加装,并在规范桶站过程中完善了桶站电子标签。

在“盯桶”方面,东城区日均“盯桶”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及志愿者达3200人左右。垃圾分类指导员负责值守桶站及日常桶站清运、消杀和运行维护,志愿者根据实际盯守需求,参与定时盯守。

在“管桶”方面,东城区17个街道、2300多个桶站已全部落点落图,纳入网格系统监管。城管执法部门也加强辖区单位分类容器和分类情况检查。

精雕细琢 探索桶站文化

在规范桶站的同时,东城区还以“社区文化引领、优化桶站环境、方便投放使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置分类桶站,探索桶站文化。

家住东总布胡同2号楼的崔秀萍拎着一捆废旧纸盒和一袋子厨余垃圾,来到东总布34号院对面的一处绿色小房子,里面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亲切地帮她分类处理:把厨余垃圾称重积分,把废旧报纸称重并现场结清款项。这个绿色小屋就是建国门街道设立的绿色生活驿站。在这里,居民带来的可回收垃圾将会按规定价格出售;厨余垃圾则进行称重裸投,并将其数量计入垃圾分类积分卡,累积够相应积分,即可兑换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目前,建国门街道已建成19个绿色生活驿站,主要建设在人口密集的楼房区。

花市枣苑社区9号楼下设置着三块可爱的展板,后面隐藏着一个花园式桶站——“枣花小栈”。桶站周围的地面贴着一层非常耐用的地胶,不仅防油、防水、好清理,还用“跳房子”的形式展现了“幸福圾分”的活动规则,让来扔垃圾的居民在路上感受到几分童趣。考虑到居民晚上投垃圾时光线不足,容易分不清桶的类别,社区在桶站上方安装了照明装置,上方悬挂的驱蚊灯还能让大家在扔垃圾时免受蚊虫的困扰。新增的竹炭包和桶站上方摆放的一盆盆薄荷更能有效祛除异味。“垃圾桶上方的花盆架子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测试的,可结实啦。”居民陈女士说,现在来扔垃圾,总能闻到一阵阵薄荷的清香,大家再也不像以前都绕着垃圾桶走了。

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垃圾投放亭融入中医药文化设计。新东城报记者 刘旭阳 摄

近日,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和新中街社区的垃圾投放亭全新改装亮相,新的垃圾投放亭融入各社区特色文化主题,与社区环境相辅相成。新中西里社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垃圾投放亭采用了木色喷漆设计。记者在现场看到,掩映在道路两旁大树后的垃圾投放亭干净整洁,原木色调完美融入社区环境。崭新的亭子下整齐摆放着三色垃圾桶,桶身被擦拭一新。亭子上展示有最新版的垃圾分类要求,以及社区有害垃圾投放点等相关信息。投放亭两侧则点缀有绿色中草药形状的装饰。

为了实现厨余垃圾投放不脏手,崇外街道引入新型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设备——“厨余垃圾袋智能分离机器人”。“厨余垃圾袋智能分离机器人”和普通桶站一样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三个箱体,每个投放口下方分别有一个感应器。“机器的原理类似于抓娃娃机,里面的机械手抓取厨余垃圾袋,将厨余垃圾分离到对应的桶内,再将垃圾袋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设备使人们投放垃圾时无需碰触垃圾桶,也无需碰触垃圾,更有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下一步,东城区将进一步提升桶站设施投放便利性,持续深入开展社会动员,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358个垃圾桶站集体升级 居民身边有了“智能讲解员”

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积极性不高怎么办?垃圾类别记不住、难区分怎么办?近日,和平里街道的358个垃圾桶站集体升级,新安装的红外语音播报系统,成为居民身边的“智能讲解员”,助力居民自觉、准确分类投放垃圾。

记者在和平东街10号院西门的垃圾桶站前看到,新升级的垃圾桶站换上了崭新的公示栏,并增设了雨棚和拉环,在雨棚下方的公示栏铁架上有一个小巧的“白盒子”,这就是街道新安装的红外语音播报系统。和平里街道网格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红外语音播报系统可以辐射桶站周围五米范围内的距离,利用红外线自动识别到来扔垃圾的居民,并自动启动语音播报功能,帮助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文明关系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厨余垃圾投绿桶,包括日常生活产生的瓜果皮、蔬菜、剩菜剩饭等食物类残渣;其他垃圾投灰桶,包括餐巾纸、厕所用纸、塑料制品……”住在和平东街10号院的张大爷手提一袋垃圾刚刚走进垃圾桶站,红外语音播报系统便开始自动播报常见垃圾分类类别。张大爷说:“我今年70岁了,垃圾该怎么分,小孙子每天放学回来都要给我说一遍,可我年龄大了,总是记不住。这个小装置挺好,扔垃圾的时候有拿不准的,听一听,又方便又清楚。”

和平里街道网格中心负责人说:“目前,街道共有260余名志愿者每日上午7时至9时,下午6时至8时固定盯桶。志愿者值守期间,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自觉性和准确率就高一些,在无志愿者盯桶的时间段里,就出现了混扔、随手扔、不知道怎么扔的现象。”为此,和平里街道为地区358个垃圾桶站集体升级,安装了红外语音播报系统,该系统每完成一次播报大约持续一分钟的时间,以此来督促居民自觉、准确的分类投放垃圾。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还在化工社区正门的垃圾桶站试点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如果有居民扔垃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分类,可以按下电子监控设备旁的按钮,与物业工作人员远程对话,寻求帮助。我们还在该处垃圾桶站试点安装了免洗洗手液,方便居民破袋扔垃圾后进行手部清洁,如果居民反响好的话,我们将在18个社区全面安装免洗洗手液。”

在职党员周末上岗 做居民身边的“守桶人”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东城区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当中,助力环境卫生维护行动,成为居民身边的“最美守桶人”。龙潭街道光明社区在职党员李洪奎就是“守桶人”队伍中的一员。

早上7时整,李洪奎准时出现在桶站旁,在对桶站进行一番清洁后,开始了两小时的值守工作。

“您好,其他垃圾您投放到这边就行。”见到有居民来扔垃圾,李洪奎一边主动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垃圾,一边热情地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他说:“以前,混扔垃圾的现象比较多,有的居民觉得用手揭垃圾桶盖不卫生,索性把垃圾扔在垃圾桶旁边,如果遇到下雨天,桶站的卫生环境别提多差了。”

2020年9月底,龙潭街道的202个垃圾桶站集体换新颜,桶站上方不仅新加设了雨棚,每个垃圾桶上方还连接有拉环装置。面对新装备,不少居民直言确实比之前干净、方便了不少。老街坊李阿姨投放垃圾时表示:“小小的装备,带来的好处可不小,使用起来不仅更方便也更卫生了。再加上志愿者们对垃圾桶站细心的清洁维护,我们更安心、更舒心了。”

有了新设施的助力,桶站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守桶人”也轻松了不少。李洪奎笑着说:“如今,我们把维护桶站卫生环境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对混装垃圾的分拣,确保垃圾拣出率,以及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现在,居民们垃圾分类的主动意识也提高了,投放垃圾都更自觉了。像李阿姨这样的老街坊,不仅坚持主动分类投放垃圾,还时常在天气状况突变时送来雨具、手套等物品,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志愿者的工作。”

两个小时的不间断值守结束后,本可以回家休息的李洪奎佩戴好党徽,又加入到社区周末卫生清洁行动中,搬运楼道堆积物、清理卫生死角,同时不忘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桶内。

同李洪奎一样坚守在一线的,还有很多党员、志愿者和小巷管家。李洪奎说:“我们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为美化家园出一份力,爱护卫生、做好分类,建设美丽家园环境。”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