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是经济社会的重要主体,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应当具备致富思源的情怀。
温暖永远是这个社会的底色,无论是商业巨擘,还是小企业,不断涌现出反哺社会的企业家。
1
最近,上海一家餐馆的老板就活跃在热搜上,因为他的公益行为感动并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人。
俞迎春是一家餐馆的老板,他每天坚持为孤寡老人送餐,从2004年开始请社区孤寡老人吃年夜饭,到如今每天免费送餐,已经坚持了16年。2万多顿免费餐点,热腾腾的烟火气里,不仅仅是一个个打包餐盒,更是一份份真挚的暖意。
俞迎春从2004年开始,每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请社区的老人们来饭店吃团圆饭,还每天向社区里的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今年疫情防控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内,俞迎春还为临汾社区5个居委会的防疫一线社区干部持续赠送了一段时间的免费午餐。因为这些善意举动,他也因此先后荣膺“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慈善之星”等荣誉。
小小一家餐馆,其实盈利并不多,特别是今年因为疫情,连续几个月都是亏损状态,但是俞迎春也坚持以往的公益行为。他觉得每天做一点好事,心里面会更加满足和踏实。
关于俞迎春做公益的初衷,其实背后是一种善意传递。俞迎春刚到上海开餐馆那会,举步维艰,得到了附近一位老人的鼓励和帮助,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俞迎春挺了过来。
俞迎春说,自己的善念是源于老人当初的温暖。而他也相信,如今的自己会像老人一样,影响更多人。
同时,俞迎春也在身体力行地感染自家孩子做公益行动,他希望能慢慢把公益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和自觉,将公益形成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变成可传承的家庭文化。
2
公益偶尔为之简单,但常年坚持却是不易,能做到的都是大写的人。像俞迎春这样闪着光的人物,其他地方也不断涌现。
长沙天心区赤岭路社区有一个专门面向65岁以上体弱多病、孤寡、空巢、独居或者低保户老人的“暖心厨房”,每天7元就能吃到三菜一汤的午餐和晚餐,这一标准5年里从未上涨过。暖心厨房除了为老人提供热饭热菜,还成了老人们相互交流的暖心空间。
焦作武陟县,王海燕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看到环卫工很辛苦,她就把自己的饭店设为环卫工人喝水、歇脚的“爱心驿站”,而且每周三免费为城区60名环卫工人提供午饭、水果和热水,已经坚持了2年。
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家餐馆,门口贴着免费吃饭的告示,“如果您现在没有收入、遇到困难可以来小店。我们有热腾腾的米饭、特色菜可以解决您的温饱,我们12个小时营业,您随时都可以来。”在饭店老板兰乾美看来,给困难人士提供免费的爱心餐是她用自己的方式来回馈这座城市,“谁家没个难处?如果能够帮到有难处的人,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从俞迎春到王海燕、兰乾美,毫无疑问,他们都是闪着光的大爱人士。无论是乐善好施的品格,还是社会责任感的厚度,都值得更多人或者企业学习。
他们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善良,默默做着善行,在茫茫人海之中闪着公益之光。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