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榜样人物
三秦慈善一“超人” —— 记陕西省慈善协会“金星级志愿者”张子超
2022-04-11 09:56:36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 王军利 本报记者 李济慈)“金星级慈善志愿者”,一个多么响亮而光荣的称号。在三秦大地63万多名慈善志愿者中,陕西省慈善协会爱心微公益服务队队长张子超是2021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一位慈善志愿者,被大家亲切地尊为“慈善超人”。

今年50岁的张子超是一位经营润滑油的小公司经理。多年来,她对慈善公益情有独钟,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让她走上了慈善公益之路。2013年,她发起成立了“爱心微公益服务队”。近10年来,团队志愿者发展到近千人,筹集款物超过千万元,帮扶困难群众逾万人。这位“金星志愿者”所带领的优秀志愿者团队恰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痴心助学

为贫困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非常感谢张子超阿姨资助我考上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我插上翱翔蓝天的翅膀……”这是2020年西北航空飞行员田良发给张子超的一段感激之语。时间回到2013年,当得知家住临潼山区的田良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时,张子超和她的团队便主动承担下来,从4年级开始一直资助到他大学毕业。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的田良始终不忘好心人的帮助,除去感激,他更是经常捐款捐物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和关怀关爱他的人们。

在张子超爱心微公益服务队的资助下,青海循化女孩公巴吉考入青海民族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陕西蓝田孤儿魏国栋从三年级起得到资助直到大学二年级,现已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武警战士;陕西镇安县志愿者王明升因尘肺病去世,其子王家乐面临辍学。张子超团队从三年级开始资助王家乐,现已读完初中……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爱心微公益服务队已累计筹集善款300多万元,共资助了498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70名大学生)。这些受助学生大多分布在陕南镇安和关中的临潼、蓝田、大荔、长安等地,此外还向青海循化近100名特困学生进行无私的资助,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超妈”。

在受资助的孩子们当中,已有不少走出学校,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中有的参了军,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做了工人,还有的已成家立业,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他们唯一相同的就是对“超妈”的感激,对社会的感恩。

全心抗疫

200余万元物资送抵抗疫一线

“现在出不了门,买不了东西,我们600多个农民工没啥吃的,可咋办呀!”

今年1月10日,西安疫情正紧,在西安打工的甘肃农民工杨永奎发出求助信息。张子超第一时间紧急动员志愿者凑了810元购买了1000个馒头以及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用品,以最快速度送到滞留长安区前海园的农民工手中。随后,他们又送去了3000个馒头和更多生活用品以及1740元善款。

2021年末,西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张子超和她的团队义无反顾地冲上一线,向驰援西安的800多名医护人员捐赠了价值84038元的冲锋衣、绒裤等;向医护人员、消杀志愿者和执勤警察捐赠了300箱面包、600箱热米饭、30多箱口罩、6箱防护服;向6个民工工地、收容站,雁塔、长安等区困群众捐赠了70000多个馒头,20箱咸菜。期间,还向未央区武殿北村、武殿南村和兴荣苑小区116户70岁及以上老人捐送了541份价值16000多元的“爱心菜”。此外,他们还将价值28000多元的820份“爱心菜”送给了经发物业新北小区820户业主,帮助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张子超团队也得到了省内外公益组织的认可。今年元月,陕西籍新疆和田皮山县雷锋车队队长伊敏江通过她将170箱价值70000元的大红枣分别捐送给雁塔区、未央区等地医护人员和多个社区环卫工人。通过张子超接收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及生活物资价值达100多万元。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张子超团队的身影。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2021年河南水灾以及陕西洛南、平利等地水灾中,张子超团队都是第一时间筹措款物疾驰灾区,总价值达100万元。2020年初武汉抗疫期间,张子超团队将3300包“考拉裤”速送至武汉。随后,又向河南汤阴、广西德保疫区、宝鸡封控村和香港等地捐赠了口罩、防护服80000多件,蔬菜10000多斤。

爱心餐厅

温暖万名困难群众

张子超是西安未央区凤城一路免费素食餐厅——“和乐之家”的负责人。这里也是她广施爱心、常行善举的主要平台。这家餐厅是2018年由福建爱心企业家郭志容在西安创建的,厨师服务员都是提供无偿服务的慈善志愿者,其运营费用全部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餐厅不对外营业,每天中午向独居、孤寡、残疾老人免费供应午餐。每天来餐厅服务的志愿者有15至25人,用餐人数少则一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3年来,累计免费供餐866天、23万余份。截至目前,包括餐饮、装修、购置设备等费用超过200万元。

最初,许多人对免费餐厅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可这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在这儿吃饭感到很温暖,有种家的味道。”餐厅厨师范景才说。这位77岁的退休工人2019年曾光顾这里,随即便留下做起了志愿者。白天帮厨洗碗、接收捐赠物品,晚上就住下看店。他说在这里干活儿心里踏实,吃饭香,睡觉甜,家人也很支持。他表示只要餐厅开着就会一直干下去。

“在这里我很快乐!”家住西安高新区、今年已是78岁的杨玉霞每天都会乘公交车来餐厅做志愿者。

张子超介绍说:“做慈善、开餐厅正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让更多人在分享免费素食午餐的同时,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正是我们的愿望”。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