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榜样人物
不断为乡村教育发展鼓与呼,她的呼吁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1-07-09 08:58:33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福建省漳州市,兰臻可谓家喻户晓,不只是因为她有着众多光环,还因为她关注乡村教育,为乡村教师鼓与呼。许多人都说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但对她,却是最想走的那条。

兰 臻

畲族,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国家督学。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列席代表,福建省第八、九、十次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小学语文兰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驱车半个小时到校、上课、巡查班级、安排党建相关工作、协调工作室送教下乡事宜……这是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平凡而琐碎的一天。

这也许是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状态,步入校门,“忙转起来”的发条就不自觉上紧、再上紧。

但这份平凡之外,兰臻头顶着众多光环,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列席代表,连任福建省三届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拥有这么多荣誉的她不骄不躁、不疾不徐,依然守住平凡,守住内心的那片宁静。

不仅如此,兰臻还把目光聚焦于乡村教育,她说要力所能及地为改变乡村教育尽绵薄之力。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改用这句话来对照兰臻的教育生涯似乎再贴切不过,那就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师生,都和我有关”。

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北京去

“我在会上提的建议,正式写入了2019年中央预算报告。”2019年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刚踏出会场的兰臻激动地说。

原来,3月8日上午兰臻在代表分组审议中建议,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13日上午,兰臻便收到财政部办公厅的公函,充分肯定她所提的建议,并明确将此建议写入报告中。

兰臻清晰地记得,在《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第29页倒数第10行定格着10个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兰臻惊喜的是自己的建议会被采纳,且这么及时地被写入预算报告中。更让她期待的是,财政将会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怎样的支持力度。

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兰臻的四次议案都与乡村教育有关,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到振兴乡村义务教育,从多渠道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到培育乡村师资探索教育公平新模式,她不断为乡村教育发展鼓与呼。

其实,兰臻只在小学二年级前有过在乡村生活的经历,之后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生活都在城市,在零星的记忆中她知道农村生活比较苦,但早已没有了那种切肤之感。

当你有机会向外界发声时,为什么把目光聚焦于乡村教育?这是许多人曾向兰臻提出的问题。

每一次,都让兰臻陷入回忆。多年前在一次音乐公开课上,有一幕让兰臻印象深刻:一位坐在兰臻身边的乡村教师一边观摩课堂教学一边默默流泪。“你怎么了?”兰臻惊讶地问。那位老师告诉她:“太羡慕这所学校了,学校有这么多乐器,学生有机会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原来,那位老师所在的学校没有专任音乐教师,她只能每周末骑自行车到县城学手风琴,再回来教孩子。

兰臻听后深受触动,原来习以为常的惯性被打破,“城市中触手可及的也许是乡村教育梦寐以求的”。

于是,从2013年开始,兰臻就利用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助力。“之前可能就是想为乡村教育多做事、做好事,当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后,我更关注基层声音,要成为‘基层代言人’。”兰臻说。在送教下乡之余,兰臻发放调查问卷、与师生座谈,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一线最真实的声音。

3月到漳浦县、4月到云霄县、5月到诏安县……2018年的日历一页页翻过,兰臻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在为我国乡村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欣喜的同时,兰臻也发现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国家经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建设,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了很大改观,然而教育要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需要从物的建设转向人的发展,从名师资源培养、学校文化构建等方面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这是兰臻提议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

每年全国两会前,兰臻会把多种渠道征集来的意见进行分析汇总,最终形成意见并提交。全国两会结束后,兰臻回来都会进行宣讲,把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向一线教师传达。当教师知道身边人的呼吁被写入报告中,他们不只是兴奋,而是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原来我们与党和国家的距离这么近”。

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为乡村教育发声……33年前刚入职时的兰臻想也没有想过,现在却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好教师

1988年,17岁中师毕业的兰臻成为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名教师。当家长看到“一个大孩子”成了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后,各种质疑和不满给兰臻来了一个下马威。

“因为年轻会被质疑,但年轻不受经验的束缚,可塑性更强。”当时学校老校长的一番话让兰臻记忆犹新,是鼓励也是动力。

参加工作第二年,兰臻参加全市习作教学比赛,从全市第一比到全省第一。比赛期间兰臻与4位同事前往上海学习,为了问清楚一些教学问题,他们连夜赶往小学语文名师贾志敏家中。虽素未谋面,但贾志敏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解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了许多鼓励。

“名师不是只有技艺的高超,即使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充满爱。”年轻的兰臻对名师有了新的认识。

在参加工作之初,兰臻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当一名教师的种子早已在内心深处扎根,她说要当一位像自己的恩师那样的老师。

兰臻记得,小学四年级因为不适应新学校的环境而成绩不理想,每当收到试卷就是通红的叉叉,但当时的黄老师为了鼓励她不直接给出分数。黄老师说,“如果你愿意多付出一些辛苦,我愿意和你一起进步”。在黄老师的帮助下,兰臻的成绩开始上升,黄老师在班级里不停地表扬她。

“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的帮助对成绩的提升只是一个方面,心里滋长出来对老师的爱和敬意对我的职业选择至关重要。”兰臻一边说一边沉浸在那段愉快的时光中。

在老教师、老校长的影响下,兰臻一头扎进教育这方水土,开始扑腾出一朵朵浪花。

19岁兰臻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研组长。1998年兰臻参加全省语文阅读教学比赛,她以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意识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教学效果出奇得好。当时《福建教育之窗》开辟专栏连续3期点评这节课。

荣誉接踵而至,从2007年的全国模范教师到2009年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从福建省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到省特级教师……这些都与当年老校长那句鼓励有关,“你身上有不服输的拼劲,没有功利心又敢于挑战,是一个‘好苗子’”。

如今因为经常送教下乡,兰臻会根据城乡学生学情不同,为孩子量身定制不同的课型,“不分城市乡村,不分成绩好坏,随便给我一个班都要把课上好”,这是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这也是兰臻践行“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核心,守住语文学科的本,课堂要实现人课合一。“当老师时间越长脾气越好,因为你越来越了解孩子的内心。”兰臻说。

乡村教育守望者

2013年,漳州市教育局成立了“兰臻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获批“乡村种子教师培养计划”。第二年春天,工作室便开始进行乡村教师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学员清一色是乡村一线教师。

当时在长泰县城巷中心小学任教的戴桂香得到了培训机会。她回忆当年的情景激动地说,“那是乡村一线教师的专场课堂。印象最深的是首次接触片段教学这个新概念。以往参加培训只是听课评课,第一次接触片段教学就简单地理解为浓缩一节课,第一次交作业就是简写教案,结果闹了个大乌龙”。

“培训班除了技能传授,更是在点燃火种,唤醒乡村教师的成长愿望,给他们向上生长的力量,然后再去影响更多的人。”兰臻说,“以漳州市实验小学为圆心,工作室形成了名师组织、同伴互助、项目引领、研修一体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名优教师在专业成长和教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入工作室对我来说是一个蝶变的过程。”2013年加入工作室,今年在云霄县后汤小学支教的黄慧敏说,“当你周围都是一些佼佼者时,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反思,有了工作室这个平台,成长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后汤小学有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虽然学生的习惯、成绩不是很理想,但相比于城市的孩子,他们更有韧性、更淳朴,黄慧敏欣赏孩子身上这些特质,她鼓励孩子阅读,写儿童诗;她还鼓励学校教师成立课题组,并成功申报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省级课题。

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为兰臻成立了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借助这个平台,每年暑假兰臻都要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从教师遴选到方案设计再到后勤保障,兰臻将精准作为培训的第一要求:事先摸底学员需求,按需定制学习内容和方式;学员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指导教师,培训作业一对一过关;课后要求小组讨论,组员分别发言,分享交流心得;为了提高实践性,特设“跟岗”实践环节,贴身感受名师带班教课的风格。

如今已是龙文区朝阳中心小学校长的杨文忠,在2016年第一次参加“乡村种子教师培养计划”,从课堂教学操作到理论指导、从专家讲座到座谈反思,那次培训让杨文忠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兰臻名师工作室把根扎在教育的最薄弱处,也是最需要支持的乡村。”杨文忠说。现在朝阳中心小学有3名教师参与兰臻名师工作室,他们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从“乡村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到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兰臻8年来开展了10期乡村教师培训,近750名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成为当地小学教师中的中坚力量。

不仅如此,兰臻名师工作室还与最偏远的学校进行共建,以手拉手的方式对学校进行全方面诊断、多渠道帮扶,“一下车脚刚落地,孩子就向你扑来,搂着笑着。”台商投资区实验小学教师范凌燕回忆在诏安县霞葛中心校共建的日子依然感动。

“谈起兰臻,她是一个符号,她不停地为乡村教育的发展鼓与呼;但更是一个具象的存在,她就在我们最需要处,她讲座、评课、指导、帮扶,把优质资源不断注入乡村学校,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蓝田经开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新教师多、学生底子薄,学校教研室主任蔡淑霞是学校变化的见证者。

在漳州,兰臻的足迹遍布各县(市)区,最偏远的贫困山区的村小也未曾落下。“兰臻敢于啃硬骨头,她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彰显了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市教育局局长黄江辉欣赏兰臻身上这股拼劲,当然他也希望漳州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兰臻们”。

记者手记

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孙和保

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兰臻联合省内四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漳州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一次集体活动。“让来自不同区县的教师进行展示碰撞,在相互借鉴的同时生发出更多新的思考。”兰臻一方面为教师搭建更广大的平台,也一直思考着未来的走向。

“兰臻始终保持着向上生长的生命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她为什么能走这么远,因为永远热爱,不停探索。”漳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柯一冰这样评价道。

从省党代会代表到全国党代会代表,再到全国人大代表,兰臻没有被这些角色羁绊住,反而以一种更平静、谦卑的心态面对它。

“没有这些社会角色前,我可能只考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有了这些角色,就给了我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机会。”兰臻心里清楚,这些角色更多时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兰臻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许多成员都与她一起去过漳州市最偏远的山区送教、帮扶、共建。“从不理解到逐渐成为坚定的践行者,走的地方越多就会发现农村教师有强烈的成长愿望,但限于资源、环境、认识的局限,农村教师不能打破现状,而送教送培恰恰打开了一个缝隙,让光照进来。”范凌燕成为兰臻坚定的拥护者。

2015年,兰臻从教学副校长调任党委书记,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教师服务师生的作用,她坚持开展共产党员“三联系三示范”主题活动,即一名党员联系一名非党群众、联系一名学困生、联系一个班级;创建共产党员示范课、共产党员示范班、共产党员示范岗(示范教研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让学校党建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入融合。

漳州市实验小学校长柯智勇真诚地说,“兰臻是实小的骄傲,她把福建教育的好声音传到了更远的地方”。采访中,兰臻一直强调,感恩于学校和市教育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为她提供了宽松、包容、温暖的环境。

“天公惜愚子”。兰臻说,“自己只管踏实地做,收获自然就会涌过来”。

不是兰臻有多幸运,而是她有多努力。

别人眼中的Ta

她的光环照亮孩子成长路

黄江辉

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党代会代表、福建省特级教师……一名基层小学女教师,拥有这些耀眼的光环,既要有政治上的突出表现,又要有教学业务的非凡业绩。兰臻,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33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刻苦钻研、潜心问道、精业敬业。

兰臻头上的光环是党和政府对她的肯定和褒扬,她用光环照亮了千万孩子的成长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履职期间最关注的始终是她的本行——教育。每年她都会深入基层做调研,千方百计了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围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所思所求所盼、基层教育的短板,一项项、一件件形成富有建设性的议案。

同时,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她都会到市教育局以及相关业务科室探讨议案的主题、思路和解决的路途。

初见兰臻,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家碧玉,但了解后便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宽广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的一往情深。她多次深入农村小学调研,农村教育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让她十分忧虑,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成了普遍现象,山村学校留生难,留师更难,留住好校长更是难上加难。

经过深思熟虑,兰臻向省财政厅争取了一笔专款用于支持城市农村小学校长和师资的培养。同时她又发挥名师工作室优势,致力于农村的名师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校长进校跟岗学习,帮助他们全面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她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学员深入边远山村小学送教,手把手指导乡村教师教研,让大山里的孩子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虽有光环无数,但兰臻始终以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身份自居。备课教研总是刻苦认真,课堂教学总是一丝不苟。走进她的课堂,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师生情绪高昂,教与学的互动十分活跃,可以在学生的眼神里读到求知的满足。

兰臻常说,党和人民给她的光环,其实是党和人民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她只是漳州千万教师的缩影,许多优秀品格和教育情结是漳州教育者群体所共有和推崇的。在她的示范带动下,仅“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就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7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19人……“四有”好老师的群体不断壮大,“四个引路人”的作用充分发挥。

但愿兰臻拥有的光环,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辉,照亮漳州大地更多孩子的人生道路,让他们成长为国之栋梁。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